有关地质博物馆的资料???

易金矿业网 2023-02-27 01:40 编辑:admin 287阅读

一、有关地质博物馆的资料???

中国地质博物馆创建于1916年,是中国成立最早的国家级地质学博物馆,在中外博物馆界久负盛名。

中国地质博物馆收藏地质标本20余万件,涵盖地学各个领域。其中有蜚声海内外的巨型山东龙、中华龙鸟等恐龙系列化石,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等著名古人类化石,以及大量集科学价值与观赏价值于一身的鱼类、鸟类、昆虫等珍贵史前生物化石;有世界最大的“水晶王”、巨型萤石方解石晶簇标本、精美的蓝铜矿、辰砂、雄黄、雌黄、白钨矿、辉锑矿等中国特色矿物标本,以及种类繁多的宝石、玉石等一批国宝级珍品。

中国地质博物馆在开展藏品科学研究的同时,长期从事地层古生物学、矿物岩石学、宝石学和博物馆学的研究并取得累累硕果,特别是在早期脊椎动物学、昆虫学以及辽西热河生物群等研究领域所取得成果;以系统精美的宝石陈列,独到的宝石研究成果,持续的社会推广活动,带动和引导了当代中国宝石科学研究、知识普及和市场消费。[15]

中国地质博物馆常年开放独具特色的陈列展览。按照地球圈层结构布局的基本陈列,不仅展示了数以万计的矿物、岩石、宝石、化石精品,陈列内容更加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存质量;而且大量采用数字化、仿生、虚拟现实等技术,让观众在浓郁的科学氛围中,通过亲眼目睹、亲手操作和亲身体验,轻松步入精彩纷呈的地学空间。

二、谁给几个地质博物馆的资料

湖北地质博物馆(Hubei Museum of Geology)

中国地方综合性地质科学博物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胜路。1954年4月筹建,1956年6月建成开馆。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

该馆藏品 1万余件,其中一级藏品100余件。设有 4厅 2室:普通地质、地层、古生物厅,矿物、岩石、矿床厅,湖北省矿产资源开发厅,珠宝厅,信息室,声像室。展出标本3100块,模型120个,图表112件。绿松石、蓝石棉、水晶晶簇、孔雀石、恐龙蛋化石、新种新洲安徽龟标本等是该馆重要展品。还陈列有本省矿产,如铁、铜、金、银、汞、锑、岩盐、石膏、膨润土、铌、稀土金属等。该馆举办的临时展览有“湖北省地质科技成果展览”等。还开展了地学夏令营等地学科普教育活动。

该馆重要的地质科研成果有:《湖北古生物名册》、《长江三峡东部地区震旦纪至二叠纪地层古生物剖面》和神农架地层剖面资料。

三、自贡有哪些值得骄傲的成绩?

盐业,恐龙,灯会,扎染,剪纸……

四、求鉴定什么石头,有没有价值.广西桂林山上捡的

桂林山水属于世界著名的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桂林山水是以峰林—洼地为代表的热带喀斯特地貌。地下洞穴众多,以溶蚀性拱形洞穴为主。峰林又可分为孤峰、疏峰和峰丛等类型,奇峰异洞是热带喀斯特的典型特征。

我国现代喀斯特是在燕山运动以后准平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桂林地区作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物质基础──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石、白云岩、石膏和岩盐等)分布很广,在第三纪时为热带气候,峰林开始发育;新第三纪时季风气候形成,奠定了现今喀斯特地带性的基础,湿热的气候使得喀斯特发育转向强烈。尤其是第四纪以来,地壳迅速上升,喀斯特地貌随之迅速发育,类型复杂多样。

峰丛是可溶性岩受到强烈溶蚀而形成的山峰集合体。峰林是由峰丛进一步演化而形成的。当然,在新构造作用下,峰林会随着地壳的上升转化为峰丛。山峰表现为锥状、塔状、圆柱状等尖锐峰体,表面发育石芽、溶沟,山峰之间又常常有溶洞、竖井。峰丛地貌可以说是喀斯特地貌的博物馆。

孤峰是岩溶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它需要地壳长期稳定而无太大的地质运动。奇特美丽的桂林山水会把大自然对它的宠爱告诉你。

天生桥是可溶性岩下部受流水溶蚀而形成的拱桥状地貌。

五、阿尔乔莫夫斯克地区?

阿尔乔莫夫斯克,1924年前称“巴赫穆特”。乌克兰顿涅茨克州城市,在北顿涅茨河右岸支流巴赫穆特河畔。人口9.1万(1985)。 1571年见于记载。1783年建市。十九世纪末随岩盐开采而兴起,为乌克兰岩盐重要产地。

建有火电站。有炼铜、金属加工、耐火材料和食品工业(香槟酒、肉类加工)等。设有全国岩盐工业研究所、地球物理探测等科研机构、乌克兰地质博物馆及民族地志陈列馆。

六、海盐博物馆观后感

“玉皇大帝巡视九天,在一个叫做盐城的地方撒下一把结晶体,结晶体落到了串场河的上游,成就了现在这座奇怪的建筑。”这个充满神话气息的叙述,是我们今天故事的开始,也将成为故事的终结。神话无处不在 “玉皇大帝巡视九天,在一个叫做盐城的地方撒下一把结晶体,结晶体落到了串场河的上游,成就了现在这座奇怪的建筑”。这个从中国海盐博物馆开工的时候,就流传的故事叙述,涵盖了设计者程泰宁先生的想象。在这位曾经获得“梁思成”奖的工程院院士眼里,这个建筑是大师新神话的开始。 中国海盐博物馆的外形,像一堆不规则的正方形结晶体,这也是盐在显微镜下的形状。这个设计理念富有强烈的后现代色彩,与一桥之隔的明清风格的海盐历史风貌区截然不同,似乎象征着传统走向现代的必然归宿。 因为挂着“国”字头的称号,海盐博物馆的视野由此全面打开,不再拘泥于任何一个地区。博物馆的展厅几乎囊括了所有与海盐相关的神话、传说、故事、历史。 “远古神农氏时代,住在今胶东半岛的部落少年瞿子,母亲被海中恶龙夺去了生命。为替母报仇,瞿子决定把大海煮干,制服海中恶龙。时间一久,瞿子发现每次把一罐海水煮干后,罐底总要留下白色、黑色、黄色的颗粒,味道咸涩,人们给它起名‘龙沙’。后来瞿子担任首领,炎帝封瞿子所在的部落为夙沙氏,专门负责煮海制盐”。在博物馆“煮海之歌”的展厅中,“夙氏煮海”的神话引领了所有关于盐的神话的开始。 关于发现海盐的神话,还包括张羽为了迎娶东海龙宫的琼莲公主,煮海杀天龙,获得了海盐;孙悟空盗取了玉帝的盐砖,将盐砖丢入大海,于是海水变咸;渤海人士詹打鱼看见凤凰落在海滩上,于此处挖泥沙回去供奉,从中发现海盐。 神话是历史的开端,历史是神话的延续。当这个延续落实到现实中的时候,神奇的故事便由此而生。嘉庆六年,李汝珍调任草堰场盐课司大使。草堰是一个古淮盐盐场。李汝珍凭借草堰场盐文化的环境,着手撰写显现才学的《镜花缘》。在《镜花缘》第67回武则天“钦取”了100名卞氏才女,就是从草堰场卞府牡丹园来的。日后“淮南卞仓牡丹园”闻名天下,并因此成为地名:卞仓,也就是今天的便仓。仓就是盐仓。 施耐庵曾随张士诚举义,后隐居在白驹盐场写书。原本四面环水的兴化,别名阳山。在方言中,于“梁山”音近。当年便是张士诚的老巢所在。梁山将士的形象据说也与张士诚部将相似,甚至宋江、吴用、王伦之间的关系,也与张士诚、施耐庵、卞元亨相似。 除此之外,吴承恩撰写西游记,曹雪芹祖父因挪用盐税获罪,孔尚任抒情西团记等等,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历史故事,全部囊括进了海盐博物馆。无论真假几许,在盐城这块土地上出现这么多的历史文人和故事,本身就是一个神话。海盐造就了历史 因为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自古以来,盐务始终是执政者最为关心的东西。在博物馆里,关于盐的定义有很多种。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许慎对于《周礼・天官》中“盐人,掌盐之政令”的解释。许慎解释说:“盐,卤也。天生曰卤,人生曰盐。”也就是说,盐和卤是同一种物质。自然形成的是卤,人工加工形成的是盐。池盐是卤,海盐是盐。 最早的一批盐商出自春秋时期。此后齐国开“山泽之禁”,官府直接介入食盐的生产、运输、销售缓解,施行盐专卖,从而形成了早期食盐官营制度。创立食盐官营制度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被后人尊为“管盐之宗”。 管仲的盐官营制度的具体内容,是允许齐国人民在秋冬农闲时期雇人煮海水为盐,但不准私自贩卖销售,而由国家统一收购、运输、销售。具体办法是:国家将境内食盐人口详细登记造册,每年正月收购盐户所产的盐,运往各地,按登记册发售。同时,向不产盐的梁、赵、宋、卫诸国销售食盐。齐国不仅可以通过控制盐的收购来控制生产,还能通过对盐的运输和销售来获取大量的垄断利润,并通过向不产盐的诸侯国出售食盐,来达到政治和军事上左右诸侯的目的。齐国由此迅速强大,成为春秋时期称霸中原的霸主。 西汉昭帝始元六年,辅政大臣霍光以皇帝的名义,命令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召集各郡国优秀人才举行一场辩论会。辩论会的主要内容只有两个:盐和铁。这次辩论会的内容由桓宽整理成60篇、10万字的《盐铁论》。从而进一步确立了盐和铁必须国家专营的办法。 此后朝代虽历经更替,但盐尤其是海盐的营运权,始终掌握在国家手中,决不私人化。一旦私人化之后,国家便会出现危机。 西汉初年,为了休养生息,朝廷一度“弛山泽之禁”。这就直接导致了靠近海边的诸侯国从中牟利,逐渐壮大。最典型的例子,是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其中为首的吴王刘濞便是靠着“东有海盐之饶”“招致天下喜游子弟”,使吴帝繁华起来,逐渐有了对抗中央的资本的。 而元末的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则干脆就是个贩卖私盐的盐贩子。当他觉得手中获得的利益,可以与朝廷一较长短的时候,便毫不犹豫地开始起义。而当张士诚离开盐城,远离盐场的时候,他的好运便一落千丈,为朱元璋所击败。 时至今日,当年铁资源的禁锢已经全面放开,而海盐却仍然属于国家专营项目,任何私人不得介入。是海盐创造了历史,还是历史创造了海盐,其实已经很难说得清了。人类终结了神话 “在城市和海岸的中间地带,有许多盐场,生产大量的盐。”公元13世纪,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初次踏上中国这片古老大地时,发出如此感慨。 马可・波罗有没有来到盐城,至今已经难以考证了。不过,盐城这座城市,的确是因盐而起,因盐而兴。 由于制盐业的兴起,为了便于运输,开始陆续开凿运盐河道,汉武帝于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在此设置盐渎县。东晋安帝义熙七年(411年)时,改“盐渎”为“盐城”,此为今天城市名的由来。盐城因盐设县,从盐渎、盐城到盐都,以盐名县、名市、名区。 盐城是海盐的生产基地,境内地名多与盐政管理体系中的场、仓、团及盐户姓氏有关,还有的与古代的制盐方式及工具有关。盐城许多市、镇、乡、村的地名中,大凡带场、灶、团、锅、丿等字的,也都由盐得名。这些地方,早已不从事盐业生产,但却永远地打上了海盐文化的烙印。 八卦晒盐滩则是海盐生产的一大创造。盐民根据滩田实际情况,吸取传统上的八卦、九宫、八门等学说,把晒盐场设计成一个“八卦”场区。展厅陈列了灌东盐场陈北盐场留存的江苏唯一的“八卦滩”,滩地构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大堤、引潮河、大蒸发池、洼格、高格、卤井、加卤格、晒格、官格、胖头河、禀基、驳盐支河,中间为盐廪。 在盐城市内,现今贯通全市南北的204国道原貌是宋代时形成的范公堤。北宋时,常丰堰年久失修,范仲淹任西溪盐监时,率领4万民众动工修堤。经七年之久终于修筑完,长143里,堰底阔12米,堰面阔3米,高4.5米。堤成一月后,即有1600多户农民和盐民恢复生产。后人为纪念范仲淹的功绩,又将捍海堰称之为“范公堤”。 串场河东侧有许多河道连通海涂上的座座盐场和片片盐田,人称“盐河”,随着明清时期盐政的变革,许多盐商来到海涂、灶旁,组织生产、运输,于是盐河上下忙碌异常,每逢收盐时节,密布海滩上的盐河网道,一艘艘盐船满载海盐经串场河运抵扬州,进而行销各地。 时间进入近代之后,关于盐的制作工序再次出现了变化。在盐城大地上,现代化的制盐工艺又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盐,白色的神奇精灵,无处不在,伴随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博物馆第一展厅生命之侣中,各种内容的展板其实都在为海盐打造一种神话。而神话的背后,则是辛辛苦苦运制海盐的劳动人民,是他们的汗水和努力,终结了神话故事中那些摸不着边的传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