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大法宝”力推国土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易金矿业网 2022-05-24 06:42 编辑:凌威 304阅读

人民网郑州10月8日专电(记者郭芳)作为粮食大省的河南,实施“中原经济区”建设势必会有一定的土地压力。如何实现保红线、保增长、促发展成为难题。对此,河南在探索中实现创新,用科学规划、集聚运作、循环发展三大法宝,力推国土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科学规划保实力,土地发展难题

2008年12月24日,河南省规划工作会议召开,土地利用、城乡建设和产业集聚区三个规划的统筹推进和协调衔接,成为中心议题。

郭庚茂省长在讲话中指出:“要特别重视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切实做到城乡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产业集聚区规划等各类专项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机结合,实现相互衔接,形成一个总体的科学布局。”

副省长张大卫说:“三个规划的统筹编制实施,是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将规划编制的统筹协调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正是在这次会议上,全省上下达成了共识,土地利用、城乡建设和产业集聚区三个规划的编制实施必须统筹协调,城乡规划和产业集聚区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不得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和规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充分体现城市产业集聚区发展要求,合理配置建设用地指标,确保三个规划在空间上实现精准重叠。

近年来,河南省让科学规划土地的理念深深植入各级政府领导干部心中,并确立了土地规划是各专项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各类规划必须与土地规划无缝衔接。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张启生认为,土地规划权威地位和基础作用的理性回归和全面确立,根本原因源于资源瓶颈和科学发展的双倒逼机制。他说,近年来,河南省国土厅为规划利用好耕地,主动提出在河南建设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河南省委、省政府组织编制了《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粮食核心区建设规划纲要》,主动提出要使粮食年生产能力到2020年由目前的1000亿斤稳定提高到1300亿斤,这样河南就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地区。这是河南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郑重承诺,也充分体现了河南省委、省政府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的坚定决心。截至2008年底,河南已经连续10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根据2008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基本农田变化情况分析,河南省耕地面积稳定在1.189亿亩,基本农田面积保持在1.034亿亩;耕地质量总体上讲有所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从2006年到2008年粮食产量连续3年超千亿斤,2009年夏粮生产又喜获丰收。这与河南严格保护耕地是分不开的。

目前,河南省正以创建国土资源的集约节约模范县(市)活动为契机,进入市、县、乡纵深推进和全面实施的关键期。

集聚运作保潜力,产业集聚发展难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产业集聚区的快速发展和工业用地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在这样的形势下,确保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就成为工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不以牺牲农业为代价、加快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河南省用集聚运作产业集聚发展难题,确保工业集约节约发展潜力。

示范典型带动,政策强力引导。河南省郑州巩义市回郭镇普通铝板带箔加工产业集聚区,在工业急需发展和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紧张的形势下,用很短的时间便发展成为目前以铝加工、电线电缆为主导产业,入驻法人企业186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27家,拥有明泰、永顺、万达、鑫泰4个销售收入超20亿元的铝加工龙头企业,铝板带箔产量占河南省的45%左右,占全国的21%左右。其中,电子箔占国内市场的近90%,PS版基占45%,空调箔占30%以上的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普通铝板带箔加工基地。2009年,该区实现工业增加值52.5亿元,销售收入20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03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0.5亿元,销售收入12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5亿元,引进内资1.36亿元,出口创汇6440万美元。

产业集聚运作的巩义样本,让河南省找到了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资源瓶颈的有力“抓手”。这个“抓手”用好,既可以此为突破口,带动全省用地观念和方式的转变;又可以减少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初期投入的风险,降低企业资源利用成本,同时还可以提高产业集聚效应,优化产业布局。

为推动工业区集聚运作,河南省国土厅多措并举,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一是全面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产业集聚区发展提供支撑。统筹安排中心城区以内产业集聚区用地规模和布局。在编制产业集聚区规划时应当与我市的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高标准进行统筹规划。在实施产业集聚区建设时,结合建设需求制订切实可行的阶段性建设用地计划,有利于土地的及时报批、及时征收,提供土地保障。二是多渠道争取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产业集聚区发展用地。将产业集聚区用地计划指标重点保障、切块下达。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通过拆旧区的方式置换用地计划指标,周转到产业集聚区建设上来,对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报批土地的,不受批次数量和年终结报限制,即时受理报批申请。三是创新服务方式,加大保障力度。落实联审联批、“绿色通道”等机制,实行集聚区项目手续全程代办,使客商“零接触、零距离、零等待”,管理服务实现无缝对接。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成立服务重点项目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产业集聚区建设、联审联批工作。四是强化约束机制,促进产业集聚区高水平发展。凡新建工业项目一律进产业集聚区。严格按照批准的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和功能布局安排项目,凡不符合主导产业布局的项目一律不准入驻产业集聚区;对集聚区内固定资产投资金额低于1亿元的一般工业项目、低于5000万元的高新技术项目不予单独供地,全部入驻标准化厂房。原则上除安排直接为生产服务的配套设施外,严禁进行商品住宅房地产开发;鼓励将生活服务设施安排在老城区。五是完善激励政策,引导产业集聚区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土地。坚持“政府引导、业主开发、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高标准建设多层标准厂房,产业集聚区标准厂房建设,可以利用新增、存量国有建设用地,也可以使用集体建设用地。一系列不断完善、细化、可操作性渐强的措施的实施,为河南省产业集聚建设异军突起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全省一盘棋整体推进。事实证明,政府主导推动产业集聚运作,为发展中的河南提出了新的命题,也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多年来,河南产业集聚运作越来越“标准”、“规范”,规模不断突飞猛进。据初步统计,截至2009年9月底,全省已建成产业集聚标准化厂房2314万平方米,节约土地50%以上,有效地确保了工业发展的潜力。

循环发展保动力,矿产资源有限难题

矿产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在开展国土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方面,河南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高度重视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河南的矿产开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演绎了一曲壮丽的凯歌,尤其在实行循环经济方面,更是走在了全国前列。

“金城”灵宝,众所周知。过去,小秦岭地区破坏和浪费现象严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灵宝市抛出了三招杀手锏:第一招是整合,把原市属13家企业整合为3家:黄金股份、黄金投资、金源矿业,全面提高了资源利用水平。第二招是加强资源的回收利用。从单一的黄金产业链发展到黄金产业链、铅业产业链、铜产业链、硫铁化工产业链四条产业链。第三招是制定《小秦岭地区生态环境及重建规划》,筹资上千万元,采取筑坝填石、覆土造田、植树种草、建设重点工程等措施,恢复被破坏的矿山环境。

此外,充分利用资源,把矿业循环经济作为重头戏。9月28日下午,灵宝金源晨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一位姓李的负责人介绍说,该公司的资源是硫铁矿,一期工程主要是利用硫铁矿石里面的硫铁,用来生产硫酸和化肥,除了硫铁,硫铁矿里面还伴生有少量的金、银、铜、锌,含量很低,这个在一期工程里被无情忽视的金属却成了二期工程的宝贝,将被运送到多金属综合回收生产线中进行综合回收利用。

“循环经济就是要从生产工艺环节把所有能利用的资源包括废渣全部利用完,榨干吃净,且不污染环境。”金源晨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李姓负责人如是说。

循环经济有效避免了对资源的粗放型利用,进一步挖掘了资源的利用潜能,有力地推动了矿产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