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偶有K型和J型,怎么区分的,有什么不同吗?

易金矿业网 2023-03-15 13:09 编辑:admin 284阅读

热电偶有K型和J型,怎么区分的,有什么不同吗?

从两者的不同点进行区分K型热电偶和J型热电偶,具体如下:

一、两者的特点不同:

1、K型热电偶的特点:

(1)测量精度高。因热电偶直接与被测对象接触,不受中间介质的影响。

(2)测量范围广。常用的热电偶从-50~+1600℃均可连续测量,某些特殊热电偶最低可测到-269℃(如金铁镍铬),最高可达+2800℃(如钨-铼)。

(3)构造简单,使用方便。热电偶通常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丝组成,而且不受大小和开头的限制,外有保护套管,用起来非常方便。

2、J型热电偶的特点:

J型热电偶具有线性度好,热电动势较大,灵敏度较高,稳定性和均匀性较好,价格便宜等特点。

二、两者的使用不同:

1、K型热电偶的使用:K型热电偶是一种温度传感器,K型热电偶通常和显示仪表,记录仪表和电子调节器配套使用。

2、J型热电偶的使用:J型热电偶可用于真空,氧化,还原和惰性气氛中,但正极铁在高温下氧化较快,故使用温度受到限制,也不能直接无保护地在高温下用于硫化气氛中。

三、两者的工作温度不同:

1、K型热电偶的工作温度:使用温度在1300~1800℃,要求精度又比较高时,一般选用B型热电偶;要求精度不高,气氛又允许可用钨铼热电偶,高于1800℃一般选用钨铼热电偶;

使用温度在1000~1300℃要求精度又比较高可用S型热电偶和N型热电偶;在1000℃以下一般用K型热电偶和N型热电偶,低于400℃一般用E型热电偶;250℃下以及负温测量一般用T型电偶,在低温时T型热电偶稳定而且精度高。

2、J型热电偶的工作温度:铁-康铜热电偶的覆盖测量温区为-200~1200℃,但通常使用的温度范围为0~750℃。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K型热电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J型热电偶

很简单,在百度里搜索K型 J型的分度表,然后放入100摄氏度的沸水中,测试其电势值(低电压),把数据记好,对比分度表,测试数据接近分度表的,说明就是分度表的那款。实在不行,买个K分度号的温度仪表,把2中传感器分别测试,就可得出了

用磁铁简单区分,K型热电偶负极能吸,J型热电偶正极能吸。

还有其他的种类呢,主要是所用的测量材料不同,温度范围不同,实际使用中只要温度范围合适没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化学元素表里没有字母j和q?

希腊字母里一直没有字母J但最初是有字母Q的,只是后来Q这个字母脱落了,不过在脱落之前,有Q的希腊字母表已经被意大利北部的伊特鲁里亚文明所借用了。不仅如此,伊特鲁里亚人的语言里有三个相似但是稍有区别的/k/音,所以他们不得不根据和/k/音很相似的/g/音,也就是根据希腊字母G创造了字母C,用字母C和K以及Q来表示他们的三个/k/音。后来罗马人借用了伊特鲁里亚字母,但是罗马人说的拉丁语里只有一个/k/音,所以罗马人规定:字母K基本弃用,所有的/k/音都用字母C表示,Q只在后边跟着一个u然后qu-一起代表/kw/音。拉丁语里qu-开头的单词不多,也没有在化学元素的命名历史上凑巧遇到过,所以化学元素里没有字母q开头的单词。至于字母J也很少,就是 朋友说的那样了,J是为起辅音作用的i在后期拉丁语中出现的新的音而发明的字母(另外一个拉丁新字母是V)。现在我们说的这些拉丁词根比如jug,join和juven等,最初都写成字母i开头的,而凑巧这些J开头的单词也在化学元素的命名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目前没有,不代表以后没有,化学元素的命名规则已经越来越弱了。因为我做过化学元素名字的词源,所以还是比较清楚的。

化学元素命名统一通用古典拉丁文,而且大量源于希腊语和古典拉丁语词根,比如Chlorine(氯)来源于希腊语绿色,Iodine(碘)来自于希腊语紫色,古典拉丁字母表没有字母J,希腊语没有JQ。所以这俩字母在化学元素表出现机率少。

在欧洲,到十九世纪初,随着超来越多的化学元素的发现和各国间科学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化学家们开始意识到有必要统一化学元素的命名。瑞典化学家贝齐里乌斯首先提出,用欧洲各国通用的拉丁文来统一命名元素,从此改变了元素命名上的混乱状况。化学元素的拉丁文名称,在命名时部有一定的含义,或是为了纪念发现为地点、发现者的祖国,或是为了纪念某科学家,或是借用星宿名和神名,或是为了表示这一元素为某一特性。以地名命名这类元素不少,约占了总数的近四分之一。这些元素的中文名称基本上都是从拉丁文名称的第一(或第二) 音节音译而来,采用的是谐声造字法。如:镁―拉丁文意是“美格里西亚”,为一希腊城市。钪―拉丁文意是“斯堪的纳维亚”锶―拉丁文意为“思特朗安”,为苏格兰地名。镓―拉丁文意是“家里亚”,为法国古称。铪―拉丁文意是“哈夫尼亚”,为哥本哈根古称。铼―拉丁文意是“莱茵”,欧洲著名的河流。镅―拉丁文意是“美洲”。有个别的元素的中文名称是借用古汉字的,如87号元素钫,拉丁文意是“法兰西”,音译成钫。而“钫”在古代原是指盛酒浆或粮食的青铜盛器,其古义现已不见使用。还有一个纪念居里夫妇的“锔”,是借用的汉字。从音译的角度来看,借用“锯”字是较理想的,但“锯”是一常用汉字,不合适。现在借用的“锔”字,汉语中原用于“锔碗”、“锔锅”等场合。虽然现在仍在使用,但使用率不高,一般不至于混淆。

因为J本身是拉丁I在元音前变得辅音化产生的新字母,在那个位置写I写J都可以。碘I在以前欧陆其他国家也有作J的(门捷列夫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就写的J),拉丁Iodum可以看出是可以写成Jodum的,英语Iodine把这个i/j按元音读了于是就不写成J了而已。Q可能就是随机。114号原来叫Uuq,现在叫aFl。也就是说元素周期表又少了一个字母。就前几个月(大概?)公布命名的新元素里对 就日本人发现的那个~差点就是Japonium后来因为这个词…呃…有点奇怪的意思才改成Nihonium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