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一词的最早出处在哪里?

易金矿业网 2023-02-01 12:54 编辑:admin 287阅读

一、石油一词的最早出处在哪里?

最早提出“石油”一词的是公元977年中国北宋编著的《太平广记》。正式命名为“石油”是根据中国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1031~1095年)在所著《梦溪笔谈》中,根据这种油“生于水际砂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而命名的。在“石油”一词出现之前,国外称石油为“魔鬼的汗珠”、“发光的水”等,中国称“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

二、石油是哪个国家生产的?

如下:

1、委内瑞拉

委内瑞拉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按照其每日消耗74.6万桶计算,在不考虑其他出口等消耗增长的因素前提下,其存储可供其使用775年。石油产业是其经济命脉,该项所得占委内瑞拉出口收入的约80%。

2、沙特阿拉伯;沙特阿拉伯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石油储存,其国家90%的经济来自于出口石油燃料,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在不考虑其他出口等消耗增长的因素前提下,其存储可供其使用273年。

3、加拿大;加拿大的石油97%以上的石油皆为油砂,大部分都用于了出口,在不考虑其他出口等消耗增长的因素前提下,其石油存储可供其使用217年。

4、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欧佩克第二大石油输出国,其国家工业主要以石油开采为主,国家经济命脉和外汇也主要以石油为主要来源。

5、伊拉克;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原油储量本是世界排名第四,在伊拉克石油是国家的经济支柱,工业也主要跟石油有关,70%的天然气属于石油伴生气。

6、科威特;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储量丰富,国民的经济支柱主要以石油的出口和天然气为主。

7、中国;一直都被称为“进口原油大国”,但其实我们国家的石油资源其实也很丰富,虽然发现了大油田,但是由于技术和时间问题,开采量可能不是很大,加上要维持稳定,所以一直都进口大量的原油。

8、阿联酋;工业主要以石油化工工业为主,1962年的时候就成为了世界第五大原油出口国、阿拉伯第二大原油生产国。

9、俄罗斯;地大物博,是世界上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石油储量也很丰富。

10、利比亚;曾经依靠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富甲非洲,但是由于局势动荡不稳定,所以利比亚的出口石油有一定的减少,石油是利比亚的经济命脉和主要支柱,国家工业也是主要依靠石油来发展的。

我国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九大盆地。

油的颜色非常丰富,有甚红、金黄、墨绿、黑、褐红、至透明;石油的颜色是它本身所含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决定的,含的越高颜色越深。

我国华北大港油田有的井产无色石油,克拉玛依石油呈褐至黑色,大庆、胜利、玉门石油均为黑色。无色石油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原苏联巴库、罗马尼亚和印尼的苏门答腊均有产出。

三、“石油”一词最早出自那本书?谁写的

最早提出石油一词的是公元977年《太平广记》《太平广记》是宋代人编的一部大书。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说及释藏、道经等和以小说家为主的杂著,属于类书。宋代李P、扈蒙、李穆、徐铉、赵邻几、王克贞、宋白、吕文仲等12人奉宋太宗之命编纂。开始於太平兴国二年(977),次年完成。因成书于宋太平兴国年间,和《太平御览》同时编纂,所以叫做《太平广记》。

四、石油是怎么形成的?会再生吗?

在人们对石油没有特别全面,特别详细的认识之前,人们认为石油会枯竭,但是在随后人们对石油的形成进行研究发现之后,人们认为石油,是空气中的一些碳氢化合物,再通过地球内部的一些放射性辐射的作用下,然后转变成石油,而不是以前我们所认为的,石油是从动物的一些尸体上转变过来的,因此现在对于石油的认知,我们从不可再生到可再生。

之所以说石油不会枯竭,是可再生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科学家发现在一些干枯的油井通过一段时间的气质之后,又会产生石油,所以科学家认为这是地球在地底深处通过一些碳氢化合物转变成石油的所以石油是不会枯竭的。

我们可以将石油通过一些工艺加工,蒸馏分解,转变成一些煤油或者汽油,甚至是沥青,石蜡等一些我们所需要的东西,而这些我们所转化来的东西,它所组成的结构都是由探亲所形成的氢类化合物,而在这其中碳的含量是非常的高的,而各种丸青的相对分子质量也是从几十到几千都有。

而对于石油,它的大部分都是液态氢,而在这液态氢里面又溶解了一些气态氢和固态氢。

虽然现阶段我们可以从石油的形成过程中分析得出石油是不会枯竭的,但是石油在经过地球的一些慢慢转化过程当中,形成石油,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所以我们如果肆意的使用石油浪费石油,可能他经过地球转化成石油的速度,赶不上人类使用的速度,也就是说,间接的石油会出现枯竭的状态,但是这种状态不会持续太久。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我们还是要节约石油,或者是寻找一些能够代替他的一些燃料,比如说现阶段,人类发现的氢气天然气等,都是非常不错的燃料。而这些都是可再生的。

我在石油天然气行业工作了近30年,对于石油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是否可以再生,目前没有确切的准确的答案;但主流的理论是: 有机成因说,进一步,就是不可再生 。另一个理论就是:无机成因说,进一步,就是可以再生的。

先来点前奏,相当于音乐的过门,起到铺垫作用,对后面的石油成因有指导作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之一,“石油”这个名词就出自将近一千年以前宋代大科学家沈括的传世之作《梦溪笔谈》。但是,大量开采和应用石油则还是最近一百年的事。

石油的成分有哪些?

石油是一种从地下深处开采出来的黄色、褐色乃至黑色的可燃性黏稠液体,它们的密度一般比水小,其沸点范围很宽,从常温起一直到800 以上。世界上各个油田所生产原油的性质虽然千差万别,但是很有意思的是它们都主要由碳、氢、硫、氮、氧五种元素组成,而且碳和氢这两种元素合起来在原油里一般占到95%以上。

有机成因说及其不可再生论

是古代有机物通过漫长的压缩和加热后逐渐形成的。按照这个理论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动物和藻类尸体变化形成的。(这些有机质主要来自于这四种生物:细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高等植物。这些生物死后他们的尸体一部分会被氧化破坏,但仍然有一部分会在适宜的条件下在泥沙等沉积物中保存下来,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沉积物会越埋越深,在埋藏的过程中这些有机物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化学变化)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这些有机物与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积岩下。在地下的高温和高压下它们逐渐转化,后来退化成液态和气态的碳氢化合物。由于这些碳氢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轻,它们向上渗透到附近的岩层中,直到渗透到上面紧密无法渗透的、本身则多空的岩层中。这样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

这个理论的支撑就是石油的成分主要是碳氢化合物,而碳氢化合物的来源就是史前的动植物。因其储藏量是有限的,故不可再生。

从我们上中学时就开始灌输的,耳熟能详的: 石油是 工业 的血液,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但是,这种理论如果用来解答:“ 即使把地球所有的生物都转化为石油的话,成油量与地球上探明的储量相差过大 ”就显得无能为力了,于是科学家们就寻找理论上的突破,另一假说就闪亮登场了。

无机成因说及其可再生论

这个理论认为在地壳内已经有许多碳,有些碳自然地以碳氢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碳氢化合物比岩石空隙中的水轻,因此沿岩石缝隙向上渗透。石油中的生物标志物是由居住在岩石中的、喜热的微生物导致的。与石油本身无关。

在1950年代初,苏联就发现了石油来源的全新理论;地球上的石油总量只与地层深处碳氢有机物的数量有关,而这些物质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就已经形成了,那人类能获得石油的数量只与钻井深度有关。而且,苏联人还发现废弃的油田可以自我修复,即“自充式”油田。他们认为,石油是在地壳深处的高温高压下自然生成的,与钻石的生成条件相仿。是地壳深处的太初物质,在高压下冷喷发进入地壳浅层地带。 苏联方面在这种理论指导下,找到了大油田。

这种理论解释碳氢化合物的来源是地球形成时,与生俱来的。石油就可以再生了。

无机成因说,也叫非生物成油理论,一般它被用来解释一些油田中无法解释的石油流入,不过这种现象很少发生。在地质学家中这个理论只有少数人支持。

讲明白没?可能更迷糊了,SORRY!目前的学术观点就是这状态,都是假说!

在远古的海洋里,生活着很多水生动物。它们有的体型大,有的体型小,甚至还有很多浮游生物。当这些生物一代一代的死去,它们的尸骸就沉积在海底。有的骨骼变成了化石,但由于海洋中有很多盐分,它们身上的脂肪和蛋白质不能马上被降解(就好像腌咸鱼一样,可以储存很长时间)。

由于海底的水压很大,所以长年累月动物和微生物的尸体就逐渐被压缩。几千年后我们看到的沉积岩,就是压缩的结果。在强大的压力下,脂肪和蛋白质逐渐液化,变成了石油,存在于沉积岩中。

很多的陆地上也盛产石油,这是由于地壳运动的原因造成的。石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石油的成油机理有生物沉积变油和石化油两种学说,前者较广为接受,认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生物沉积变油,不可再生;

后者认为石油是由地壳内本身的碳生成,与生物无关,可再生。

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石油”这个中文名称是由北宋大科学家沈括第一次命名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