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勘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框架

易金矿业网 2022-10-03 13:58 编辑:茅淑 289阅读

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那么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矿产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如何?进入21世纪我国在矿产资源方面应采取什么对策?这些都是矿产资源发展战略应阐明的问题。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考查

远在古代,人类就有了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萌芽。我国《逸周书・大聚篇》记有大禹的话:“早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春秋时齐国宰相管仲指责有的君主把山林砍光,造成水源干涸,是缺乏头脑的表现。战国时荀子则把保护自然资源视为治国安邦之策。现代西方学者把可持续发展思想上溯到马尔萨斯和达尔文。马尔萨斯1798年发表的《人口原理》一书提出人口同其他生物一样具有一种迅速繁殖的潜能。这种潜能受到自然资源(土地、粮食等)的限制。然而,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则是最近20多年的事,是在人炸、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下提出的。第一个有影响的研究是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鲍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经济理论”。他认为人类惟一赖以生存的最大生态系统是地球,而地球只不过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小小飞船,人口和经济不断增长,最终将使这艘飞船内有限的资源被开发完,人类生产和消费生产的废物最终将使飞船内完全被污染,到那时人类社会就会崩溃。鲍尔丁的理论发表后,在世界上引起很大反响,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渐为人们所重视。20世纪70年代初,以人口、资源、环境为主要内容讨论人类前途为中心的“罗马俱乐部”宣告成立。随后发表了《增长的极限》一书,指出人类社会经济的无限增长是不现实的,而等待自然极限来迫使增长停止又是人类社会难以接受的。人类社会的增长由5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发展趋势构成:加速发展的工业化、人口剧增、粮食短缺、不可再生资源枯竭及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由于地球资源的有限性,这些趋势的增长都是有限的,一旦超过极限,人类社会就会瓦解。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对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进入新阶段,出现了几种不同侧重的概念:侧重于自然属性的可持续发展,即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侧重于社会属性的可持续发展,强调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之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存品质;侧重于经济属性的可持续发展,强调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前提下,使经济发展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侧重于科技属性的可持续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等等。这些概念都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她所主持的长篇调查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定义影响最大:“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这个定义包括以下3个原则:①公平性原则。它包括3层意思:一是当代人的公平。可持续发展要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要消除当今世界的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给世界以公平的分配和公平的发展权。二是代际间的公平。要认识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这一代不要为自己发展与需求而损害人类世世代代满足需求的条件――自然资源与环境,要给世世代代以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三是公平分配有限资源。目前的现实是,占全球人口26%的发达国家,消耗的能源、钢铁和纸张等都占全球的80%。这一由来已久的优势取代了发展中国家利用地球资源的合理部分来达到他们自己经济增长的机会,这种现象必须改变。②持续性原则。布氏在论述可持续发展需求“内涵”的同时,还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因为,没有限制也就不能持续。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耗竭速率应考虑资源的临界性。可持续发展不应损害支持地球的自然系统,如大气、水、土壤、生物……“发展”一旦破坏了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发展”本身也就衰退了。“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指的就是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③共同性原则。鉴于世界各国历史、文化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政策和实施步骤不可能是惟一的。但是,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所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则是共同的。并且,实现这一总目标,必须采取全球共同的联合行动。

二、矿产资源勘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战略,是以矿产资源的持续供给、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和减低环境代价为前提,充分满足当前与长远国民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要,全面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资源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应当是:

(1)最大限度地满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保证国民经济急需的主要矿产有相应的探明储量。要保持资源增长与资源消耗基本平衡,主要矿产探明储量的增长速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2)不断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要以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和再利用为中心,不断提高单位矿产资源的国民经济产出率,降低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矿产资源消耗水平。

(3)建立有效的矿产资源管理与保护体系,逐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矿产资源发展政策体系、法律体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开发利用综合决策机制和统一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为主体的法律、法规体系,把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勘查工作及各项管理纳入法制轨道。

(4)保护环境,严格控制矿产开发利用的环境污染,降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代价。

三、矿产资源勘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

为实现以上目标,必须采取以下方针:

1.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广开供应渠道

通过国内矿产资源勘查,准确、及时、全面、可靠地提供可供开发的优质矿产资源。中国资源种类齐全,但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国际资源市场不断扩大的形势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完全依靠本国的资源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扩大矿产资源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通过国际市场调节和优势互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资源的供给。

2.综合开发利用,优化配置矿产资源

可持续发展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模式要求矿产资源配置以市场机制为基石,遵循优质资源优用、稀缺资源少用、边际资源广用、优势资源持续利用的原则。在矿产资源分配环节中促进提高开发利用效率,立足于提高每一单位资源的利用价值,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逐步建立全国资源集约型的社会生产体系和社会消费体系。

3.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提高勘查能力和利用水平

以不断扩大资源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过程中开发利用的广度、深度为目标,依靠科学技术,增加资源供给;发展采、选、冶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提高资源的回收率,充分开发利用质量较差的资源,实行综合开发综合利用的方针,大力开发利用尾矿、废矿、工农业和社会生活废弃物,发展二次资源的利用;开发利用新型能源、新型材料、替代能源和替代资源。

4.实行发挥区域优势与全国的配套矿产资源勘查发展战略

根据矿产资源的分布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及国家东、中、西部发展格局的经济发展趋势和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确定矿产资源的重点勘查区。认真研究全国资源优化配置与发挥区域优势相结合的区域资源战略,充分发挥区域资源潜力和优势,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区域资源开发新格局,缓解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交通运输紧张局面。同时在全同范围内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合理配置资源。

四、矿产资源勘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1.开源――加强矿产资源勘查

坚持矿产勘查的开源方针,必须重视、加强并大力开展矿产勘查工作,不断寻找、发现并探明新的矿产地,增加可供利用的矿产储量,这是地质工作的本职要求。

要根据矿产资源的供需形势,重点加强资源紧张和国民经济急需矿产的勘查工作,如能源、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及一些重要的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在油气方面,要继续执行“稳住东部、发展西部、油气并举”的发展,加强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天然气、煤层气在我国是尚未进行充分勘查利用的优质、高效、清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发达国家对此十分重视,我国也应重点加强。煤炭的勘查在东北地区要充分勘查褐煤资源,加强老矿区储量的扩大工作,尽可能稳定老矿区的生产。中部地区应加强贵州的煤炭勘查利用,缓解北煤南运的压力,西部重点加强晋、陕、内蒙古煤炭基地建设,加强开发阶段的勘查工作。有色金属和贵金属方面,加强金、银、铜、镍、钴等矿产的勘查。必须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采用新理论、新技术。同时应走出国门到境外去勘查开发矿产资源。只有不断加强找矿勘查工作,扩大资源供给,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加强传统矿产资源勘查的同时,应加强替代资源的研究、勘查和开发力度。要寻找有用的地质休和寻找地质体的有用性。

加强地下水资源的勘查也应引起足够重视。我国水资源“八五”末期总量为28100亿立方米总量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仅24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值的1/4,为世界13个人均贫水国之一。同时我国水资源在地域分布上极不均衡,北方干旱缺水,尤其是西北地区更为严重,给人民生活和工农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必须加强地下水的勘查工作,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在加强地下水资源勘查的同时,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要合理规划和加强管理,减少地下水开发带来的负面影响。

2.节流――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

由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节约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和降低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消耗及浪费,是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中心议题。首先,应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实行集约化战略,在勘查阶段就制定出合理的集约化开发方案。其次,针对我国支柱性重要矿产资源地下开采比重大、贫矿多、难选矿多等特点,当前要结合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重点加强低品位矿产的选冶研究及其成果的推广应用,以提高资源回收和利用率。

3.加大矿业技术开发和科研投入,提高矿业科技水平

重点加强我国综合矿中有用组分的综合回收利用研究,使综合矿及共伴生矿中的有用组分得以充分回收利用,以利提高共(伴)生矿及综合矿产的经济效益和资源效益,最大限度地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大力开拓新兴非金属矿产品开发的研究,采用经济手段鼓励矿山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三废”资源化活动,以及开发矿产代用品的研究,扩大原材料来源。例如,我国吉林塔东大型铁矿,由于品位低,加之含硫、磷等有害组分,过去对该矿床无法利用。最近,通过有关部门研究,在开发过程中实行综合利用,使有害组分变废为宝,又达到了开发铁矿资源的目的。吉林浑江地区煤系地层中高岭土矿过去被作为矸石弃掉,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最近经过综合研究,这些高岭土的开发利用引起人们的重视,实际上高岭土的价值高于煤矿本身的价值。

4.合理勘查开发区域矿产资源

区域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要为国民经济总体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服务,要作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当前我国进行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是保证我国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比较丰富,要利用好西部矿产优势,加大勘查开发力度。在加强西部矿产勘查的同时,要深化东部地矿工作。东部要突出经济,主要勘查油气、贵金属和效益好的非金属。在西部勘查工作中,要沿重点成矿区(带)进行地质找矿,力争在西部工作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发现一批重要的有找矿远景的普查区,进一步扩大现有矿山的储量。在已有重要线索、找矿潜力巨大的地区,如塔里木盆地、西南“三江”、华北地台北缘中段、陕甘川地区等,形成新的国家级矿产资源供应基地。要通过找水、改水,为西部地区工农业的发展提供水源地。

5.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就世界范围而言,尚没有一个国家是完全应用本国矿产资源来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中国也不例外。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资源领域的国际合作不断扩大,国内短缺的大多数矿产在国际市场上有良好的可供性这一形势下,必须确立不断扩大国际合作交流,充分利用“两种资源”的方针,扩大利用国外资源,实行国内外资源互补。中国资源短缺的若干重要矿产如石油、富铁矿、铜矿、锰矿、铬铁矿、钾盐、工业用金刚石等,国外资源有可以互补的有利条件,应制定和实施有效利用国外资源和开拓国外矿产品市场的战略措施:原油要逐步减少出口,增加我国石油储量;充分利用国外富铁矿资源,加速国内钢材出口,以出养进;除扩大进口贸易外,还应走出国门面向全球,根据国内外资源形势和所在国实际情况,开拓国际矿产资源市场,引导和协调到国外进行风险勘探开发矿产资源的商业地质活动。采取独资或合作方式直接参与开发海外矿产或与有关国家建立长期稳定的供求关系及实行必要的战略矿产储备。

6.加强矿山环境保护

制订矿山环境法规,依法保护矿山环境,执行“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实施矿山开发全过程的环境管理;制订保护恢复计划,鼓励推广矿产资源开发废弃物最小量化和清洁生产技术;制定和实施矿山资源开发环境补偿收费、复垦保证金政策、减少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代价,积极推广矿山“三废”资源化和矿产开采对周围环境影响的无害化工作。

7.增强矿产勘查可持续发展观念

实施矿产勘查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增强矿产勘查可持续发展观念。首先,要加强对矿产资源在国民经济中基础地位的宣传,提高对地矿工作的重视程度,以有利于地矿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要加强我国资源形势的宣传。中国虽然资源总量较大,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人口多,消耗就大,资源形势严峻。只有正确认识我国的资源形势,珍惜有限的资源,减少浪费,才是我国资源战略的重要取向。第三,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资源开发过程必然形成对环境破坏,这是世界资源开发普遍面对的难题。近年来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已为人们敲响了警钟。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在全社会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人人爱护环境,减少破坏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